Buddhist Stories The King Who Offered His Eyes to the Blind Brahmin
   清 海 無 上 師  以 英 語 開 示 於 法 國 | 2015-08-27  

16293407150568.jpg

*「這國王有殊勝的眼睛,可以看到五大洲和四大洋等等,」類似那樣。「他甚至能看穿牆壁。所以他名叫『快目』。」
 

*「『不過快目王曾發誓,任何人向他要求什麼,他都會布施,除了他的雙親以外。所以如果你去那兒,請快目王布施他的肉眼,他會給你的。』」
 

*「我只求成佛,以度脫一切眾生,逃離生死輪迴與痛苦的三惡道,讓眾生獲得涅槃,永享安樂。」
 

*在遠劫之前,早已成佛,但他捨棄佛的果位。再次降生為一般眾生,以便與眾生一同輪迴,幫助並提昇這些受苦者,與他們廣結善緣,以便日後協助他們。




1~4

4-1  https://suprememastertv.com/ch1/v/109065707987.html
「這國王有殊勝的眼睛,可以看到五大洲和四大洋等等,」類似那樣。「他甚至能看穿牆壁。所以他名叫『快目』。」 
 
4-2  https://suprememastertv.com/ch1/v/109166882555.html
「『不過快目王曾發誓,任何人向他要求什麼,他都會布施,除了他的雙親以外。所以如果你去那兒,請快目王布施他的肉眼,他會給你的。』」 
 
4-3  https://suprememastertv.com/ch1/v/109266712558.html
「我只求成佛,以度脫一切眾生,逃離生死輪迴與痛苦的三惡道,讓眾生獲得涅槃,永享安樂。」 
 
4-4  https://suprememastertv.com/ch1/v/109365437971.html
在遠劫之前,早已成佛,但他捨棄佛的果位。再次降生為一般眾生,以便與眾生一同輪迴,幫助並提昇這些受苦者,與他們廣結善緣,以便日後協助他們。
 


四集之一  https://suprememastertv.com/ch1/v/109065707987.html 
有時一些助手太頑皮或太壞,我就說:「跪在那裡,待會再回來。」不久,他們馬上就到不同的境界了。他本來是跪在床前,沒過多久,就變成…起初我因為讓他們罰跪而感到很內疚難過,後來知道他們會那樣後,我就不在乎了。意思是,我說我的,他們做他們的,所以根本沒用。好。
 
阿難說:「頂禮世尊。」「世尊聖臨世界,造福所有眾生,就連盲人也能重見光明,這份恩澤不可計量。」「就像這位婆羅門,才一會兒光景,眼睛就重見光明,連智慧眼也開了。請問他前世做了什麼?他曾在自己的福田播下什麼善種子,以至今日有此福報能遇到世尊,甚至得以進入佛的僧團並證得阿羅漢果?」佛陀於是說:「阿難,我不僅在這世讓他重見光明,早在前世,我也把自己的眼睛給他。一次,曾有那麼一次。」

「頂禮佛陀,可否請您說明詳情?」佛陀說:「阿難,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世,在遙不可數的阿僧祗劫以前,」意思是無量劫以前。「也是在這個星球上,有一座富迦羅拔城,那個國家有一位國王,名叫『快目』,」大概是那類的名字。「這國王有殊勝的眼睛,可以看到五大洲和四大洋等等,」類似那樣。「他甚至能看穿牆壁。所以他名叫『快目』。這位快目王,統領八萬四千小國,六十處山川,八百萬個聚落。他有二萬個…」(悠樂越南語)天啊!是十億嗎?不,沒關係,我們縮減一下,暫且說二萬,否則他要把他們放哪?muôn是指多少呢?Vạn,muôn。是十萬嗎?(也許是一萬或十萬。)十萬。(Muôn,vạn。)Vạn是一萬。Muôn是十萬。噢,「他有廿萬名妻妾,他還有一萬個大臣,五百位皇子。」都大同小異。若是大國王,就會統領八萬四千國,擁有廿萬名妻妾,和五百位皇子,都大同小異。只是數字而已,由此可知,這位國王位高權重,擁有許多財物和人民。「第一位皇子名為『戒賢』,」類似那樣,「戒節」,那是他的第一位皇子。這位太子名為「戒節」或「戒賢」,類似那樣,「戒律」之類的。

這位國王極為仁慈,他對待百姓就如同慈父對待孩子般,他很努力教導他們行善、遵守戒律。因此整個國家從未遇過任何麻煩,國泰民安。而且風調雨順,四時無災,人與自然一片和諧。所以每次都五穀豐收,百姓都快樂滿足。」哇,想住那裡嗎?(想。)黃金時代。

有一天,他坐在自己的寶座上,內心思忖著:『我貴為國王,福報如四海之廣,教化天下如風行草偃,因為我在前世種了福田。但這世,若我不繼續播下善種子,來世我將何以為依?當然,屆時我將會受苦。像農人在春天努力播種,夏天才能有好收成。若他在春天偷懶不播種,夏天當然就毫無所獲,屆時他就會挨餓。』思及至此,國王就下令所有臣子開啟庫藏,取出金、銀、衣服、布、米、穀物和種種必需品,把這些帶到城牆外,然後布施給所有窮人。他也命令八萬四千小國要同樣這般行善,開啟所有庫藏布施窮人。從那時起人民更快樂了,什麼都不缺,各地人民都歌頌國王。無論走到哪,都能聽到他們讚嘆這偉大的國王。」
 
有一個小國的國王,名叫『波羅陀跋達』(波羅陀跋彌),之類的。『波羅陀跋彌』。他不服從快目王的命令。在自己的國家,以鐵腕高壓統治人民。他性情魯莽,做事武斷,欠缺思考。而且沉迷於感官享樂,酒色荒淫等等。他不關心國政。他不…」「重用」怎麼說?「他不知道如何重用自己國內的才德之士,他也不想用他們。而且他要求人民做許多不合理、浪費,且不必要的事。許多外國人來到他的國家做生意時,他都課以重稅。因此該國所有人民都討厭他。」

那時朝廷有一位大臣,名叫『勞陀達』,非常聰明,博學多聞,也熟知許多道德戒律。所以他試圖阻止國王,試著這麼勸諫國王:『陛下,您有五項缺失,』」類似那樣。「『若您不改變,終有一天必招禍患。』國王說:『什麼缺失?我有什麼缺失?說吧,我貴為國王,會有什麼缺失?直說無妨。』這位忠臣便說:『陛下個性容易衝動,凡事決定都太草率,沒考慮到利弊得失。若您不改變的話,未來國家的重大利益將會蒙受損害。』」好,那是第一項。

「『第二項缺失是,您過度沉迷於女色,不關心國政。因此許多奸臣就有為非作歹的機會,而使百姓飽受痛苦。他們想申冤,卻無處投訴。沒人保護百姓,因為這些有權勢的奸臣為所欲為,使百姓受苦。行賄和判決不公等,種種高壓的手段,也造成人民莫大的痛苦。第三,我們國內有許多忠良賢士和才德之士,而您卻不知道把他們延攬到身邊,因此未來您將不知道如何處理一些困難情況。當您有需要時,沒人可在身邊提供協助。第四,您讓人民差役繁重,做許多無用、浪費之事,因此人民怨聲載道,痛恨詔令。』」意思是,討厭您。

「『第五,別國許多生意人來我們國家做生意時,您對他們課以重稅。因此商品都貴得不得了。這五項缺失就是亡國的徵兆。請改變這些,並遵循先人德政,前人的德政比較好。而今,快目王正向各國布施,各小國都服從他的命令,只有我們國家不遵從,因此百姓都憎恨我們。拜託,陛下應打開所有庫藏,捐給人民,這樣您的子孫也能受惠於這項大功德,並享有長久的福報。』」
 
 

四集之二  https://suprememastertv.com/ch1/v/109166882555.html
「『這五項缺失就是亡國的徵兆,請改變這些,並遵循先人德政,前人的德政比較好。而今快目王正向各國布施,各小國都服從他的命令,只有我們國家不遵從,因此百姓都憎恨我們。拜託,陛下應打開所有庫藏捐給人民,這樣您的子孫也能受惠於這項大功德,並享有長久的福報。』國王聽了之後臉色鐵青,他很生氣:『你什麼都知道嗎?你怎麼知道這些事?你能預測未來嗎?我倒要看看人民是否真的討厭我,或是你信口雌黃,我不相信這些!我不會做任何改變!我是國王!我說了算!』這個大臣勞陀達自忖:『這位國王國政處理不周延,不知如何治理國家,我試圖提出建言從旁輔佐,他不但聽不進去,甚至遷怒於我,這將陷我於險境。現在我得想個辦法幫助我國的人民。』但是他的計謀敗露,國王派兵前來捉拿他。不過他事先知情,所以就逃跑了。他騎著快馬逃走,士兵緊追在後,他只好轉身射擊,擊落十八個人,其餘士兵嚇得落荒而逃。

這位善良賢明的官員於是前往快目王的王國,去覲見國王。國王很高興地接見他,並發現這位官員能言善道,事事得理,對答如流,博學多聞。國王非常高興,便封他為顧問大臣。一段時間後,他們相處更為密切,他成了國王的親信。然後他慢慢地向快目王講述關於他之前的國王種種的惡劣行徑。快目王問所有大臣:『這個國家隸屬我管轄嗎?』他們回答:『是的,陛下,但他們大多不理會我們,從不拜訪我們或積極發展外交關係,甚至不順從您的話,不遵守您的命令。』因此這位逃出的官員,新任大臣勞陀達說:『陛下,這位國王冥頑不化,並且沉溺聲色,人民都討厭他,視之如仇敵。請求您,若您給我足夠的軍隊,我將前去消滅他。』快目王說:『OK,』」用英文說「OK」。

「給他很多士兵和武器,並命令下屬諸國前來相助。壞國王的一個鄰近邦國跑來向壞國王通風報信,所以他很害怕,壞國王很害怕。他身穿破舊衣裳想要逃跑,他躲躲藏藏,不再穿著國王的王袍,只是衣著襤褸,躲在極為隱密的地方。」
 
你們還有像昨天的那種薑茶嗎?你們今天煮薑茶了嗎?一樣的?稍後可以給我一些嗎?我一直咳嗽,為何我沒有薑茶呢?我要薑茶,我要跟大家一樣有薑茶。沒關係,也許等一下。
 
宰相發現國王的秘密藏身之處,便問:『陛下,何事令您如此擔憂?』他說:『你不知道嗎?大臣勞陀達逃到富迦羅拔國,聯合了快目王和其他八萬四千諸國,率領眾多士兵前來討伐我國,他要來捉拿我。』於是宰相安慰他:『噢,陛下,您別擔心,我們應該集合群臣商討此事,況且,我有個好辦法,我有個計畫。』因此壞國王略為寬心,便返回宮中,召集眾臣,他說:『你們所有人都應明白,我們國家正陷入險境,快目王的軍隊就要到了,我們要如何…』」如何,什麼?(面對。)面對。

「『我們要如何對抗他們?』」眾臣議論紛紛,莫衷一是,無所適從。這很常見,國王常常不知重用賢臣,只喜歡聽人奉承阿諛,身邊盡是讒言諂媚之人。國家有難時,讒言諂媚是無濟於事的。所以,不意外,沒人有好主意。

於是宰相上前稟告:『我聽說快目王曾發誓,除了不將雙親布施出去,其他一切他都願意布施,甚至願意布施他的國家、王位、王國、皇室,乃至他的妻兒。任何人要求任何東西,他都願意布施,除了他的雙親他不布施,其他的,他都願意布施。在我們國內有一位盲眼的婆羅門,您命令他來此,然後告訴他去找快目王,請快目王布施雙眼。如此,我們不用對抗他。軍隊自會返回他們國家,因為國王失明,或許還會往生。』」哇,好!

「壞國王立刻傳令婆羅門進宮,然後宰相告訴婆羅門,盲眼的婆羅門,『我們的國家即將被入侵,我想請你幫忙拯救國家。』婆羅門說:『閣下,願聞其詳,但我眼盲又如此卑微,如何幫助我們國家?』於是宰相說:『聽著,快目王近日即將率領大批軍隊來此侵略我們國家,我們強壯又看得見,我們可以逃跑,但你,眼盲體衰,能跑去哪兒?你要如何逃跑?他們會殺了你。』」說得頭頭是道。
『不過快目王曾發誓,任何人向他要求什麼,他都會布施,除了他的雙親以外。所以如果你去那兒,請快目王布施他的肉眼,他會給你的。之後,大軍就會撤回。當國王受難,他們會沒心思打仗。因此,我們的國王請你來此,就是要你幫忙這件事。』『但宰相大人,我要如何去那裡呢?』他說:『別擔心,我會請人帶你去那裡。』那時,快目王的國家出現許多不祥之兆,像是地震,彗星現蹤,天降冰雹,終日烏雲密布,飛鳥悲鳴,老虎、狼群淒厲嚎叫。國內人民議論紛紛,『真是不祥的徵兆,要出事了。』那時…」也就是盲眼婆羅門來到這個國家的那天,所有不祥之兆同時出現,人們心想:「不得了,這是惡運將至的徵兆。」
「現在盲眼婆羅門已經抵達。就在這段期間,他到了,然後他前往宮中,大聲說:『國王陛下,我來自另一個國家。我聽聞您賢明有德,待人慈善悲憫,樂善好施,任何人對您有所求,您都會布施,所以我不遠千里,長途跋涉要來此向您乞求。』國王立刻步下王座,對這位乞者說:『你從哪兒來?為何不遠千里而來?走了這麼遠的路,一定很累了吧?你想向我要求什麼?』」多麼善良的國王!他走下王座,因為婆羅門…他看到婆羅門眼盲而無法上前。

「婆羅門說:『國王陛下,布施物質的東西,即使功德很大,但相較於布施自己肉身的功德却是十分渺小。我已失明好長一段時間,我來此是想向您乞求您的雙眼。』此時國王神情肅穆,表情堅定地說:『好,我很樂意把雙眼給你。』乞者追問,婆羅門乞者問:『那要多久時間才能實現呢?』國王說:『別擔心,七天後。』因為國王需要七天時間來寫下告示,並宣告全國及其他諸國的國王。『諸國國王都應該知道,我七天後要布施雙眼給一位失明的婆羅門,請諸國國王那天入宮來。』那天,大家都來了,所有的國王都來到快目王的宮中,他們對他說:『國王陛下,您布施…』」
 
謝謝,為何這麼久?不在外面?(我加熱。)為何要加熱?不熱了嗎?(冷了。)但薑是熱性食物。總之,謝謝你。現在太燙了。可以喝嗎?不會太燙?很好,謝謝。喉嚨裡有東西。很好喝,沒加糖?(沒有。)沒人喜歡加糖?(您要加糖嗎?)他們不喜歡糖?(不。)他們喜歡原味?加糖比較好喝。(我們想…還可以嗎?)不,我是說大家。你放些糖漿在旁邊,如果有人喜歡就可以加,還有湯匙。如果他們喜歡就可以加,如果不喜歡就不加。如果他們不喜歡,就不會加,對嗎?
 
「所以他們都直奔宮中,勸國王別做這可怕之事。他們說:『國王陛下,您布施的功德,布施的宗旨,已如此偉大,功德無量。因此移贈您的雙眼給盲眼婆羅門,這是沒必要的,不需要。』」
 
好,我自己來,謝謝你。回你的座位,謝謝你。回你的座位,繫好安全帶,注意聽。謝謝,謝謝。我不該麻煩你的,但是…為了大家。謝謝你,太好了。等一下,你們大家口渴嗎?要休息嗎?(不用。)要先休息嗎?(不用。)故事越來越精彩了,我得喝點東西,不然我的聲音會變得像禿鷹一樣。然後人們可能會懷疑我的身分。你們明白我的意思嗎?現在知道我的意思了。謝謝你,好喝!溫溫的,很好,很舒服。
 
 

四集之三  https://suprememastertv.com/ch1/v/109266712558.html
「『因此我們認為,布施眼睛完全是無稽之談,是沒有必要且荒謬的事。因為您是一國之君,是聖潔的明君,您需要眼睛來治理國家大事,照顧所有的人,所有人民和您羽翼之下那些藩屬小國的人民。為了天下蒼生,您甚且需要眼睛,持續行善積德,如此人們才能長久幸福安樂。若您失去了雙眼,就好比我們國家、我們所有人民失去了一盞明燈,或失去他們的雙眼。請別這麼做,請撤回、放棄這樣的想法和訴求。』然後其他人,像是他的大臣、皇后、嬪妃們和所有王子,每個人都為此難過不已。因他們也曾企圖阻止他,但他不聽,所以他們都很傷心。他們茶飯不思,夜不能眠,全國人民都感到一片混亂和悲傷。太子對他的父親說道:『父王陛下,請求您,倘若這位盲眼婆羅門需要眼睛,我會將我的雙眼給他。但請您別這麼做,因為您是天下諸國,眾多邦國之父。您需要雙眼,即便我死了…』」他們認為若將眼睛挖出,國王也會往生,或至少傷殘病痛很長一段時間。所以太子認為若他挖出自己的雙眼,他也有可能往生。「但他說:『即便我死了,我們國家也不會有危險,而其他國家在您治理下,也會安然無恙,就讓他取我眼睛吧。』」這位太子也很高尚。
 
「國王看到每個人都試圖前來阻止他,於是站了起來,以十分堅定且權威的宏亮嗓音,朗聲說道:『諸王臣民,請聽我說,即便我今日布施雙眼,我也是有目的的。』」有一個目的的。是,布施雙眼,有目的。我曉得翻譯很不容易,所以當你卡住時,我就幫你一下。但是當我卡住時,卻沒有人能幫我。噢,有啦,他們有。「『因為我察覺到累劫生命長流中,我生死流轉無數,自身所堆積的累世骨骸高過須彌山。』」印度最高的山。「『身上所流的血,若全部匯集起來,從久遠劫以來,自我存在世上至今,將可比四海或多於四海。許多人也因為與我相聚又分離而哭泣。若將我存在世上至今所有離別時刻的淚水,全部匯集起來,也多於四海。或許甚至我在地獄中,歷經燒煮折磨,在那時,所有這些眼睛更是被棄置無用。你們甚至數不清,我曾失去與浪費多少眼睛,毫無用處。當我墮入餓鬼道,變換成不同身形,皆受自身燃火與被火焚身之苦,無數眼睛也遭毀損破壞,同樣毫無用處。或我墮入畜生道中,轉生家畜,遭人類虐打砍殺,再被油炸吃下肚,諸如此類,所以有多少眼睛因無謂的理由,被無端浪費。然後就像這樣,一個接著一個。多少生命慘遭戕害?有多少雙眼睛以倍數之增慘遭毀壞,且被毫無意義地損毀?甚至無從計數。縱然生在人間,有時或可長壽,有時卻中途早夭,或為爭奪名利而互相鬥爭、殘殺。如是肉體歷經生死,慘遭破散,甚至不計其數。這些死去的肉體,終究要毀壞的肉體,殃累眼睛亦遭浪費,毫無用處。無數的眼睛被無用地浪費、損毀,與消失殆盡。縱然生在天界享有天堂福佑,得以待在天堂宮闕,一旦功德用盡,也不得不依據下一個業力輪迴轉生。即便如此,那些天人的身體也是不計其數。從久遠劫以來,我在三界中,人畜輪迴,為貪瞋癡煩惱所迷惑。即便已有如此多身體,於此過程中粉碎成塵。也不曾有人為了上求佛道,而以此肉身施行善事,耕耘福田。這些一直以來,都危脆不堪的身體。現在正是我布施的機緣,透過布施雙眼,希求一切諸佛賜我智慧之眼。若我日後證得佛果,我將用此智慧之眼賜予你們大家同樣的慧眼。為何要企圖阻止我?我的目的便是如此,別再企圖阻攔我了。』因此每個人聽到這番話;便不敢再說什麼,干涉他的決定。

快目王看到大家都已安靜下來,便要求他的屬下:『現在請用這把刀,幫我把我的眼睛取下。』於是他的屬下,他的左右護衛說道:『陛下,即使殺了我們,我們也不會這麼做。我們不忍心就這樣,用刀將您雙眼挖出。』」他們寧可一死,他們非常愛戴他。「所以國王便說:『好吧,那麼到外面,找個願意這麼做的人。』但他們找不到這樣的人,國王便說:『出去找個眼睛很晦暗的人。』那樣的人眼睛只能往下,而不能往上看,就像是種畸形的眼睛,這樣他就看不到他在對誰做什麼,以及他在做什麼。他們找到一個這樣的人。快目王把刀遞給他,要他挖出他的眼睛,他做到了。首先他挖出國王的左眼放在國王的掌中,再挖出右眼放在國王另一隻手掌上。喔,首先他這麼做,從左邊挖出第一隻眼睛放在國王手掌上。國王舉起眼睛立誓:『我以此眼布施盲人,以此功德誓求無上佛道。若我至誠不虛妄,願此婆羅門能像使用自己眼睛般使用它,以便他能重見光明。』接著國王把自己的左眼安置在盲眼婆羅門的左邊眼眶中。盲眼婆羅門立刻恢復視力,馬上恢復一眼的視力,他看見國王和他周圍所有的人。婆羅門欣喜萬分,說道:『陛下,一隻眼睛已足夠,我已經能視物。請您留著另一隻眼睛,我不需要兩隻眼睛。』但是國王說:『我已允諾贈你雙眼,必會信守贈眼承諾,請你歡喜接受。』於是那個人再挖出國王的右眼放在國王的手掌上,國王同樣舉起眼睛供養諸佛,說:『以此功德,僅求無上佛道。』」意思是他想累積功德,以求成佛。「『願此婆羅門能以此雙眼重見光明。』接著他把眼睛安置在盲眼婆羅門的眼眶中,婆羅門的雙眼變成像正常的一樣,能看到一切。最奇特且珍貴的是,婆羅門竟然能看到一切。不只能看到每一個人,還能看到全國每個地方,及眾多國家各個地方,還能看到整個地球。」這是很殊勝的雙眼,而國王竟然也施捨出去。

這位國王犧牲至此,無人能及。他一定是位非凡之人,視自己的肉體如毫無價值的塵土石塊,只為求得永恆之身。從那時起,開啟了這種傳統。」噢,天啊!他們都這麼做嗎?也許吧。現今他們還這麼做嗎?能將眼睛給別人?(能。)他們現今能做到?(能。)真的?怎麼知道?在哪裡看到?(因為當人們往生時,你可以放…)噢,對,對。往生者的眼睛還能用?(對。)真的?然後可恢復正常視力?(是。)哇,想像一下!那就是這樣開始的,這裡這麼說。這是奇蹟,醫學的手術肇始於此,書上是這麼說的。
 
那個時候,整個宇宙震動,諸天宮殿也都劇烈動搖。眾多天人和天王都非常驚恐畏懼,紛紛低頭看發生什麼事。祂們看到有位菩薩,挖自己的雙眼布施盲人。於是都飛到人間,到處拋灑香花供養國王。祂們也讚嘆國王並問他:『菩薩,您這樣不顧自身且如此痛苦做此布施,是冀望透過這樣的功德求得天堂什麼地位?』國王說:『我不想成為魔王,不想成為梵天,也不想成為帝釋天王或轉輪聖王,我不想藉此功德享受三界的安樂。我只求成佛,以度脫一切眾生,逃離生死輪迴與痛苦的三惡道,讓眾生獲得涅槃,永享安樂。』於是有些天王,我猜又是帝釋天,這位天王說:『您挖了雙眼如此痛苦,會不會起怨悔之心?您不後悔?』國王說:『不,不,不曾有絲毫怨悔之心。』國王說:『不,不後悔,毫不後悔。』天王又問:『可是我看你鮮血淋漓,身體蒼白不已。若你說心中毫無悔恨,實在令人難以置信。』」我猜又是帝釋天,阿修羅界的天神。「於是國王便說:『如果你不相信,我可立誓如下。』國王說:『我挖眼布施,誠心無悔,只求無上佛道。若我所言不符心中所想,就是虛妄說謊,若我的話真實不虛,願我的雙眼恢復如初。』語罷,國王的雙眼立即恢復原貌,像從前一樣看得見,甚至看得比以前更遠更透徹。諸天大眾及一切與會者,皆歡喜雀躍,並為國王堅定不移邁向佛道的鋼鐵意志感動不已。
 
但他當時尚未成佛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想像一下,這只是求無上佛道而已。「所以人人稱揚讚嘆說:『您將來必定成佛。』快目王於是對婆羅門說,對以前的盲眼婆羅門說:『今日,我布施你的只是肉眼。將來,待我成佛時,我也將讓你得智慧眼。』接著,國王吩咐屬下帶婆羅門進入皇家寶庫。無論他想要什麼,皆可帶走。任何他喜歡的金銀財寶、華服,想要的皆可帶走。

然後,壞國王,波羅陀跋彌聽說了消息,出城迎接返回的婆羅門,並問他:『你得到國王的眼睛了嗎?』婆羅門說:『是的,現在我能看到一切,且像他一樣看得很遠。』『快目王如今是死?是活?』『陛下,當他們挖出快目王的眼睛,那實在痛苦不堪,快目王流失大量鮮血。鮮血浸透他全身;看起來極為恐怖驚駭。但是眾多天人下凡,詢問並質疑他的動機,因此他立誓,若他果真虔誠布施,他的眼睛就會恢復原狀。果然如是,他的眼睛復原如初,甚至看得比以前更清楚。』壞國王波羅陀跋彌聽了以後,非常氣憤。憤恨鬱結,心裂而死。」
 
 

四集之四  https://suprememastertv.com/ch1/v/109365437971.html
「然後,壞國王波羅陀跋彌聽說了消息,出城迎接返回的婆羅門,並問他:『你得到國王的眼睛了嗎?』婆羅門說:『是的。現在我能看到一切,且像他一樣看得很遠。』『快目王如今是死?是活?』『陛下,當他們挖出快目王的眼睛,那實在痛苦不堪,快目王大量失血。鮮血浸透他全身;看起來極為恐怖駭人。但是眾多天人下凡,詢問並質疑他的動機,因此他立誓,若他果真虔誠布施,他的眼睛就會恢復原狀。果然如是,他的眼睛復原如初,甚至看得比以前更清楚。』壞國王波羅陀跋彌聽了以後,非常氣憤。憤恨鬱結,心裂而死。」活該,那是他應得的。「之後…」那是我說的,不是佛說的,不,不是。我不好,不好的師父。也許不是你們師父說的,是這裡某處的魔王說的。不過他是壞國王,他活著幹嘛呢?他讓百姓苦不堪言。而且差點因為戰爭導致亡國,血流成河,無辜人民差點因他喪命。假如他一人死掉…(可挽救數百萬人。)倒是一樁好事。(可挽救數百萬人。)挽救數百萬人,是啊!否則許多人會變成難民,鄰國之間也會紛紛擾擾,大概就像現在一樣。

於是佛陀提醒阿難:『阿難,你應知道。』」你們應該都知道了吧?「『你們都應該知道,當時的快目王不是別人,就是我。那位之前盲眼的婆羅門,就是如今已證得阿羅漢果位的盲眼比丘。在前世,由於我的善心,他重獲視力,而這輩子,他不僅肉眼恢復視力,更因為我而開啟了智慧眼。生生世世,我已做過無數這類的犧牲,因而累積如山川般的無量功德,今日才能成就佛道。由於累積了這些功德,我才能成就佛道。因此你們也該精進修行,尋求成佛的最高目標。』與會大眾聽聞佛說法後;均感念佛陀慈悲恩澤。紛紛發憤精進,許多人因而證得各種不同的靈性果位。眾人頂禮佛陀後離去。」故事說完了。
 
天啊!這部經書還沒結束,還有很多故事。不過我們就此打住。或許明天你們來喝茶時,我們再來講笑話和說其他的故事。明天講比較不嚇人的。不過即使是嚇人的故事,也讓我們了解,就算我們怎樣受苦,都比不上佛陀的犧牲。多麼勇敢的人啊!不過,你們認為佛陀真的需要做這麼多犧牲,才能成佛嗎?(不。)不必?為什麼?告訴我為何不必?(因為他為別人做好事…)麥克風呢?大家都想聽聽你的高見!為何不…?為何佛陀成佛不需要靠這種種犧牲來成就?如果你們說不需要,他為何要做這些犧牲?(只因為佛陀對眾生無限慈愛,當別人有需要,他就給。他不是為成佛才這麼做。而是做這些事,當事人便與佛陀結緣,之後便有因緣印心解脫。)正確,所以這幾天你們都很認真聽。(謝謝師父。)我還以為你們在打瞌睡,但你們用智慧耳在聽。好,很好,太好了!很好,我可以留著嗎?等一下再喝,在這裡我有點不好意思。在家,我會…(謝謝師父。)那是正確答案。佛陀已經當過所有眾生,當過國王,甚至當過動物,只為與眾生廣結善緣。不然的話,不必…他看似突然就成佛了,在二千或近三千年前,一下子就成佛了。歷史上似乎如此記載,他也讓人如此認為。他大多不會多加解釋,或許曾在別處解釋過。但這不是他首次成佛。他做這些犧牲,以平凡的人身顯現,然後累積功德,但並非如此。他早就成佛了,我不確定,可能遠在時間存在之前就成佛了。在遠劫之前,早已成佛,但他捨棄佛的果位。再次降生為一般眾生,以便與眾生一同輪迴,幫助並提昇這些受苦者,與他們廣結善緣,以便日後協助他們。否則,沒有人,沒有任何眾生可以這麼輕易解脫苦難。即使佛也必須歷經艱辛,才能夠再度成佛。他早已成佛,卻甘願捨棄佛的果位,再度轉生為凡人,甚至轉世為動物。因此,如果我讀所有佛陀的故事給你們聽,會有個他當鋸陀的故事,金色皮毛的動物鋸陀,全身散發著金光。哪種動物會發金光?這不是一般的動物。懂我的意思嗎?在其他輩子,他也曾出生為一般動物。不過心地很高貴,舉止不同凡俗,懂嗎?所以看不出來的。他捨棄佛的果位,甘願淪為生靈受折磨,只為與眾生結下因緣。所有佛都這麼做。因此,我們必須真心感謝所有佛。
 
我們真的很感謝所有佛,更要感恩釋迦牟尼佛與阿難尊者,我們才能聽到這些故事。不然的話,雖然有許多宗教,我們未必能聽到如此精采真實的好故事。除了今天,有時你們會告訴我,報告大眾你們內在體驗,你們自己的體驗,那我們也可以記錄下來。「如是我聞,爾時,清海無上師在SMC與會大眾一千二百人,包括來自韓國、中國、台灣(福爾摩沙)的和尚與尼師等等。」懂我意思嗎?情況類似,懂嗎?類似。除了佛陀的時代,佛教徒的頭腦比較單純,信仰不易動搖,因為他們生生世世與佛結下了善緣。那時候,人們仍很單純,生活也比較簡單。有電視、網路那些是不錯,但也佔據了好多時間,提高了人們的智力。因此多少也弱化了…弱化人們對靈性的追求。而且現在的空氣、水、蔬菜等等都被汙染了,極不利於我們保持純潔,多少阻礙了我們靈修的誠心。不過我們仍然有體驗。許多人看到你們的師父飛到諸天堂,出現在不同的情境中,去幫助不同的人。是啊,情況類似。只是我們沒說:「如是我聞。」因為阿難尊者不在這兒。是啊,情況很類似。
 
所以佛陀並不只是二千至三千年前,在菩提樹下成佛。並不是,大概幾年?(二五五八。)二五五八,約二千五百多年前,這並非佛陀第一次成佛。一個人有累世的功德,有很多功德就能像那樣成佛?不是的。他早就成佛了,只是他捨棄佛的果位。就像第五界的明師,他們也是捨棄自己的自在與福德,再降生為人,出生、長大、上學、結婚生子或不生子,像常人一樣生老病死苦。不過,他們是從第五界下來幫助我們的。耶穌基督、先知穆罕默德祝他平安、古魯那那克、摩訶毗羅、奎師那等等,他們都來自涅槃。否則沒有人能夠那麼快,一世就證悟。無法那麼大開悟,除非有位偉大明師協助,拉你上去,提昇你。但是這些明師,他們生生世世都是明師。明白?好了。
 
好,非常謝謝你們,諸位菩薩們。(謝謝師父。)我們真的很感激,我很感謝你們的犧牲。你們必須早起晚睡,錯失許多樂趣。我很感謝你們的付出。日復一日工作,一個月、二個月、三個月,從以前到現在。你們跟大家一樣買機票,但你們來這裡只是工作,除了工作,還是工作。我真的對此很感謝,我很高興有機會以這種方式向你們道謝。(謝謝師父。)我想每個人都感謝你們,所有同修都感謝你們。不感謝也無所謂。若想要這些純素糕點,因為你要回家了或想吃,那就拿,沒關係。我們可以再買。好嗎?(謝謝師父。)你們每個人都有毯子嗎?夠暖和嗎?(夠。)這種天氣夠用嗎?(夠。)也許有人沒準備,如果需要更多這類毯子就跟採購說,好嗎?這很便宜的。我可以買給你們大家,任何你們額外需要的。聽到了嗎?哈囉!(聽到了。)你可以去採買給任何需要額外物資的人,因他們沒準備久留,可以幫他們買。那就這樣。(謝謝師父。)

美好的人兒,我要走了。(謝謝師父。)給我的狗一些純素點心,或許給貓。「請勿進入」為什麼?(那是之前的。)之前?女眾,能上樓就上樓。樓下也是能擠就擠,男眾也一樣。有空位就可以坐…因為有時會很冷,有時會下雨。可以進屋,若你得進來,就進來,好嗎?(好。)若不要,當然可在室外,空氣比較新鮮。再見囉,美人。(再見。)不會痛嗎?不會?年紀大的不會痛嗎?會痛嗎?(不會。)膝蓋風濕痛?(不會。)手肘呢?(不會。)這裡呢?好,那就好。(謝謝師父。)如果需要,我有些藥,好嗎?(好。)食物,乾糧在櫥櫃裡,需要就來拿,不夠再買。我的或你們的廚房都行。再見。(再見。)謝謝你們大家的愛心。
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∞ ☼ ♡ 的頭像
    ∞ ☼ ♡

    在 每 件 事 上 看 到。光

    ∞ ☼ 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